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







離開Glass Flowers 展覽室,轉到另一邊展館,別是一片天地,展出的都是如假包換的標本,由最細小的甲蟲到龐大的鯨魚、恐龍骨,舖排的次序盡見心思。

開始走著,平平無奇,把甲蟲砌成圖案,這個主意不賴,然而未覺精彩﹔誰知順著一個又一個展覽室,慢慢發現展出的物種體積越來越大,帶著懷疑,這些真是標本?

從陸上的飛禽走獸,到海上覇王﹔從遠古的恐龍,到近在咫尺的小動物,都能在這裡找得到。有些已經絕種,有些瀕臨滅絕﹔有些平凡不過,有些從來沒見過。

膽小的我,越行越看標品越來越大, 加上室內充斥著不能分辨是動物氣味還是標本的化學味道,有點心驚, 這邊兩隻猛虎,頭頂三條大鯨魚,角落有幾隻大猩猩, 標本逼真得令人擔心晚上會發惡夢。

每到外地,總羨慕人家博物館包羅萬有,深入淺出,死的博物館,正是學習的活教材﹔細心閱讀人家的文字簡介,總有收穫。

來到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欣賞生物的多樣性,明白到這乃是進化的成果。從生物的歴史,我們得知萬物起源的過去﹔歴史協助我們探究將來,引領我們該如何向前走,甚至為我們面對的各樣難題,指點明燈。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







趁還未開學,Nieman Foundation的迎新活動也沒開始,我們在忙著各種雜務之餘,四處逛逛認識我們所住的社區,當然,住所緊靠著哈佛大學,這個社區自然也離不開與哈佛有關。

Harvard Yard是最多遊客參觀的名勝,長滿了參天的楓樹,沒多久這裡就會換上紅葉新裝,到冬天則是滿地白雪,四季如此分明。從清早開始,一團又一團旅客、或者三三兩兩的自由行,來這裡朝拜,不忘摸摸哈佛先生銅像那雙皮鞋。在這兒,再次見證祖國的強大,大部份旅客都是操普通話的中國人。

到了下午,這裡別是一番風景。一天我們走得累了,在Harvard Yard坐下稍稍休息,放眼盡是穿著各款哈佛大學sweater的年輕學生,這種感覺似曾相識,是新鮮人的迎新營吧。忽爾回到初入大學的情景,迎新活動叫人懷念,在回憶中,當年甚麼都新鮮,甚麼都美好。

Harvard Yard旁,有多個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離我們家很近,由於屬大學的博物館,持學生證免費,還可以多帶一名朋友,麻省居民全年周日上午亦可免費入場。然而在參觀過後,你會驚嘆即使要付出正價九美金的入場費,也值回票價。可惜我們逛了一個下午,只碰到過兩三個中國人,花鳥魚蟲顯然不是中國遊客那杯茶。

首先進入二樓一個展覽館,驟看平平無奇,原來這些看似標本的展品,其實是在百年前由哈佛大學植物博物館創辦人George Lincolin Goodale教授,委託Blaschka父子製作而成的玻璃花,用作教授植物學,保存至今。詡詡如生的玻璃花,找不到絲毫玻璃的質感,花瓣和綠葉的形態與真實無異,令人驚訝於一個世紀前手功之精細,過程中需要多少專注力和毅力,才能製成這些值得流傳後世放進博物館的藝術品。當然相對於中國動輒數百年甚麼過千年的古玩,一百年歴史算不上甚麼,然而,你不得不佩服哈佛大學對學術的追求,為玻璃花僻出展館,表揚前人對植物學的貢獻。

不過,好戲在後頭,離開Glass Flowers展館後,戲肉才開始。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給年輕的記者

戰友辭職的辭職、讀書的讀書、轉行的轉行,終於輪到我,暫且休戰一年。

那天,在Facebook上看到同事們拍外景的相片,竟然有點懷念,為了做好節目去拼去幹,原來是多麼美好。

年輕的同事,不要再埋怨甚麼了,省下投訴這投訴那的時間去努力工作,得到的會更多﹔新進的記者,你們常常羨慕前輩們敢說敢做敢頂撞老細敢為自己理想奮鬥敢於捍衛公義,請不要光是看到別人所得到,前輩在你看不到的背後其實付出了無比代價,你要得到所想的,卻又不敢或不肯付出 ﹣ 擔心可能得罪老細,擔心這擔心那,莫說坐言起行、實際行動,甚至連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沒有膽量,你可能永遠只有羨慕前輩的份兒,如是者周而復始,再投訴、再羨慕、然後又再投訴、又再羨慕,你不累嗎?

從前一個報館同事說,做得記者,人工不高,總得有多少理想才會入行吧?心中至少有一團火。如果你對做記者其實沒有甚麼擔當,又沒有理想,沒有想過要捍衛甚麼價值,對甚麼都沒有火,我勸你倒不如早早轉行,索性另謀高就,找一份高薪厚職吧,何苦佔著位置又不幹實事。

這是我對你們小小的忠告。年輕的你們,勇敢地去闖去試吧!有甚麼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