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萬聖節

頭一次在西方國家過萬聖節。

在香港,除了在大學時代趁熱鬧去蘭桂坊飲下酒,從來沒有慶祝甚麼萬聖節,更不要叫我扮鬼扮馬。

一位美國fellow在家搞派對,走到在大門口,已見到他的兒子打扮成太空人﹔進到屋內,另一個兒子則是《奪命狂呼》兇手造型,還有機關可以製造流血效果。爸爸也極之投入,是一副skeleton。

每家人都帶來一點食物或飲品,主人家就弄點萬聖節特色食品。小朋友和小朋友自有天地,大朋友飲酒聊天,席間認識了一位來自台灣的女士,和一位來自德國,操流利普通話,在哈佛從事中國研究的訪問學者。(是的,在哈佛,中國通無處不在。)

傍晚六點多,主人家帶領我們去附近一條街,整條街家家戶戶都有萬聖節的佈置,恐怖街一樣,最突出就是化身成希治閣電影的那戶人,在牆上投射電影,而門口簡簡單單的烏鴉布置則已收到驚慓效果。也有一戶主人隨便套上黑色垃圾袋,調暗了燈光,小朋友已嚇得瓜瓜嘈。

每戶人家的主人就坐在門口,小朋友人人手執一個袋,排隊討糖果﹔大大話話,也有幾十個小朋友和幾十個大朋友擠在同一條街上。

喜歡這種氣氛,你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整條街也沒有汽車駛過,小朋友手拖著手trick or treat,滋長著友誼,簡單純真直接。

雖然,父母仍需花點錢為孩子打扮,可是大部份都不是很隆重的造型。在這裡,你亦不用買票入場,更沒有萬聖節大餐斬你一頸血。

喜歡的就是這種不帶商業,以孩子為重心的家庭聚會。其中一位fellow,她那四歲旳女兒與我們特別親近,一見到我便大叫:I miss you, Siu Fun,然後撲過來抱著我。(我們昨晚才在她家吃意大利餐,玩到九點多離開。)這個小女孩,甜到呢,真的被她溶了。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那些笑聲

紀錄片《1428》免費放映一場,「1428」就是汶川大地震發生的一刻,14點28分。放映地點在隔壁一條街的藝術博物館,吃過晚飯後,我們匆匆趕過去。

影片放映時,房間的燈光全關掉,黑漆漆的好像真的去了戲院一樣。

從頭到尾,後座都偶爾傳來幾個人笑聲,是的,影片中有一些荒謬場面,難免逗人發笑,但在我背後的那種笑聲,令人混身不自然,好像有點不對徑。

去到較後的其中一幕,畫面是災民在北川縣城遺址封鎖線前賣圖片冊、dvd,介紹汶川地震經過或北川遺址現狀。

這些畫面很熟悉,在很多汶川地震紀錄片中都見過。

看到北川災民向到訪者推銷圖片冊,有人笑﹔災民以導遊口吻介紹北川縣城遺址,有人笑﹔看到有人放置了望遠鏡供遊人遠眺縣城,有人笑﹔看到一名青年像推銷老翻dvd一樣在販賣汶川地震dvd,有人笑。

這種笑聲,與我們在戲院看港產片、看荷李活電影的笑位發出的笑聲,一模一樣。

這些令人神傷的荒謬畫面,只能博得幾下膚淺而殘忍笑聲。對,「膚淺」,那種笑聲給我的感覺是「膚淺」。

直至那位青年說,我也有親人死於地震,我讀汶川小學,也有很多汶川的朋友遇難,但我也要生活(大意)。終於,笑聲停止了。

影片放映完畢後有導演參與的討論環節,有內地來的學生批評說,把這個大災難再次呈現眼前,是對災民的二次傷害,不太道德。

但我更覺得,以一種「消費」心態來觀看這套紀錄片,似乎對災民的傷害更大。別問我笑聲來自甚麼人,很難堪…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摘蘋果


周末拉隊到一個農莊摘蘋果,農莊主人介紹蘋果市場。農主繼承父業,由小小一片農莊,到全線有機種植,以至最新引入太陽能發電機械,種蘋果等如他的人生,對蘋果的一切他瞭如指掌。

今年夏天,新英倫天氣極之炎熱乾燥,蘋果成熟期提早了二至三個星期,收割時間也相應提早了一點。原來蘋果可以保存一年,選擇適當時間收割是其中一個關鍵,今年反常的天氣令他們都難以掌握收割時機,是否會影響蘋果保存期目前仍不得而知。

話題一轉,談到美國蘋果市場,農主稱中國大量種植蘋果,過剩蘋果無處可銷,製成濃縮果汁,以底價衝激國際市場,製造商收購價應聲下跌,美國蘋果農莊受牽連,收購價從此一跌不起。

中國下一個目標是新鮮蘋果市場,美國農民以防止害蟲入侵為理由,奮力抵抗中國蘋果入口。他說,加拿大曾經進口中國蘋果,但不久即發現新種真菌,加拿大立即停止中國蘋果入口。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這道防線並不永久,況且,中國蘋果正在搶佔國際市場,美國農民受到的打擊只會有增無減。看看香港,美國華盛頓蛇果「五粒的」是我們的童年回憶,現在誰還吃美國蘋果?大小超市賣的都是中國蘋果。

中國堀起新勢力無處不在。一個郊遊活動居然也逃不掉中國威脅論。